产品知识

Product Knowledge

首页>产品知识>放电管知识

气体放电管微观放电过程

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生(John Sealy Edward Townsend)提出了第一个定量的气体放电理论,即电子雪崩理论,放电的发展过程及气体击穿。

气体放电分为两大类: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,放电从非自持过渡到自持的现象称为气体击穿。

非自持放电是指存在外致电源的条件下放电才能维持的现象;

自持放电是指去掉外致电离源的情况下放电仍能维持的现象。

放电管放点过程

T0区: 剩余电离粒子和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运动,电流从零开始逐渐增加,当极间电场足够大时,所有带电粒子都可到达电极,这时电流到达某一最大值。 由于剩余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密度一般很弱,所以T0区域饱和电流值仍然很小(约1 0^- 1 2A量级)

T1区: 电流不再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。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数少,全部落入电极,饱和电流密度极小,气体间隙仍处于良好的绝缘状态。

T2区: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正离子,电流进一步增大。这里从阴极发射的最原始的电子是由某种光电效应产生的,如果这种光电效应突然消失,那么汤生放电区域的电流会立即中断,所以这种属于非自持放电。

当作用在放电管两端的电压大于某一临界值Uc时,放电管的电流会突然迅速上升,如此时移去外界电离源放电会仍旧维持,气体出现某种类型的自持放电,如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。 这时气体产生了击穿或着火,其临界电压值Uc就称为击穿电压。

更多产品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的官网http://www.szshaoxin.com/